香港市面上的電梯,原廠與非原廠保養也有,作為一所大廈的業主,應該怎樣選擇保養商呢?
首先,需要知道電梯與其他機電裝置/電器有何不同。不同升降機牌子,都擁有不同技術,而每款電梯所用的零件,大至主控制櫃、小至電梯按鈕也不同,而且每個年代的電梯也有分別。這些特點,相比其他的機電裝置/電器有明顯分別,舉個例子,電梯不如冷氣系統般結構簡單,也不如個人電腦般有著一式一樣的規格,即使有著統一規格的電腦硬件偶爾亦會發生相容性問題。而且,比起其它系統如電腦、冷氣等,電梯的設計壽命也較長,一般可用三四十年或以上,選擇一間保養商,對於電梯的壽命有著重要的影響;保養質素對一部電梯的安全、舒適感、零件損耗等都有關係,電梯保養商選擇得宜,無論對業主的經濟、住戶的感覺、遊人的印象,都舉足輕重。
原廠保養?非原廠保養?
同一款電梯產品多數銷售到多個不同地區,但都會有原廠保養服務。原廠多數擁有一班維修班底,主力維修自己牌子的產品,對於該廠的產品他們經驗最豐富,亦較為了解產品的細節,若然遇上問題亦能直接向公司取得支援。而且由於是原廠關係,零件會較為齊備,減少零件不足時,等候零件的時間。
另外,由於電梯公司間競爭激烈,很多產品上的細節屬於商業秘密,不會透露予對手,因此非原廠維修商未必能掌握有關細節,此情況以新產品較為明顯。
除此之外,
非原廠維修的電梯若然發生意外,因為維修和生產商不同,責任問題便顯得複雜,若然是原廠維修,責任問題便會變得較簡單。原廠維修產品一旦發生意外,對其名聲損害很大,因此大多數廠商均會特別著重原廠產品維修質素。
其實在近幾年,本港電梯的非原廠保養率一直上升,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響:消委會的市場競爭研究報告、以及保養費用。前者可參考研究報告摘要,後者則因為非原廠保養的公司沒有原廠的優勢(如配件、線路圖),而利用較低保養費用爭取生意。其實,非原廠保養的公司在保養費用上作出調整,短期雖可為公司帶來保養合約,但長遠來說,就會使整個行業帶來危機。
試想想,保養一部電梯的月費,包括定時保養、緊急維修的前線人員、損耗零件費用等,若然保養費用過於便宜,便會造成電梯公司難以維持生計,很多較便宜的電梯保養月費約為$1,500(已不算是很低價了),一年計約為2萬,扣除人工及交通費用等等,實際上買不了很多零件。
為了減輕成本,有些公司惟有使用較差劣的零件以降低成本,或減慢更換一些不迫切更換的零件。很多低價零件,可供多個牌子電梯使用,故又常被稱為「通用件」。該些「通用件」在細節上未必能兼容到各品牌的系統,「通用件」質素越低問題越明顯,長遠會令電梯可靠度下降。即使如電腦產品有各式各樣的規格,也會有硬件兼容性問題的存在。 也有一些公司透過縮減員工人手來減省成本,例如每次只派出一人做例行保養。一人工作較為危險之餘亦是不合法的,有些保養工序亦不能進行,引致電梯保養質素下降,除此之外,試想一人在井道內工作,工作壓力較大,亦容易出現意外。
應怎樣取捨?
就著以上數點,我們建議業主應盡可能使用原廠保養,縱然保養費用比非原廠保養貴,但始終也有著原廠支援,對電梯的壽命、安全、舒適感等有較佳保障。原廠保養的名單可參考各大升降機及自動梯的製造商介紹及其原廠維修者。
若然經濟情況不許可,或其它種種原因,而選擇非原廠保養商並無不可,但在選擇時應取決於保養商的規模、所提供的零件、承諾壞機時的到達時間等,不應把保養價錢放在首位。
除此之外,亦應針對不同機種去選擇維修商,避免使用綑綁式招標以統一維修,以免電梯維修公司為了取得較熟悉機種的生意,而勉強去維修不熟悉的機種。
另外也要小心,部份保養商可能使用極低價錢獲得保養合約,但因技術不足等緣故,保養不足一兩年,升降機便變得五勞七傷。那時,便以機齡為由,推薦業主更換或翻新升降機、甚至放棄保養等等,到時,得不償失的只會是業主。
故此,可行的話,應參考其它使用同款電梯的大廈,使用不同保養商的質素,甚至可以向一些行內人了解不同廠商的維修質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