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機  |  自動梯  |  製造商•保用者

其它資料  |  關於本網  |  連結區  |  討論區

free website stats program
位置:主頁 --> 升降機 --> 驅動控制系統 --> 早期交流電動機(AC)

 

升降機技術資料

驅動控制系統

早期交流電動機(AC)

更新日期:2012年3月31日

嗚謝各網友提供資料

 

交流電動機(AC)

交流電動機早期由單一速度運行,利用其他方法,發展至提供更多速度,包括不同段數的速度、或後期的無段調速,以迎合升降機的需要。

 

主要特點

雖然電動機的速度可以調校,可是早期受技術限制,可選的速度是固定的。

直接驅動

早期由不同繼電器所控制,直接將電路接駁到交流曳引電動機的,稱為直接驅動(Direct On Line,DOL)。單一速度的稱為單速機(AC/1);兩種速度的,稱為雙速機(AC/2),如此類推。而雙速機在該年代最為普遍。

無段調速

後期則有調壓調頻調速(VVVF)技術,此前的過渡期則有調壓調速(ACVV),雖改善舒適感,唯其反應與平層精準度均表現一般。

 

結構

直接驅動(DOL)

直接把大廈三相交流電力輸入至交流曳引電動機,為最直接驅使電動機全速運行的方法,但除單速機外,在平層時需減慢速度以增加舒適感和平層準確度。

早期要在合理成本下改變交流電的頻率,只可在電動機的結構上著手,利用不同的接線方式,接到電動機的不同端子,改變其極數,極數越多則速度越慢。

不論其接線方法如何,總不能做到如直流電動機的順滑的調速效果,為了增加順滑感,有此升降機會在電動機上裝上大型飛輪以提高轉動慣量,延長加減速的時間,但運作成本和損蝕會增加。

由於升降機停站需要一定準確度,速度選擇越少,在維持平層準確度下,載重量和速度便不能高。

以雙速機為例,其運作原理是,起動時先選慢速再選用高速或一次過選用高速,開動升降機,到達層站時,轉用低速,直到在對準地台時,「主繼電器(大拍)」斷開,並以「制動器(迫力)」把升降機制動停下。

停機一刻的舒適度和平層準確度則取決於升降機的設計及維修質素,故此各牌子各年代產品有不同效果。

由於啟動和停層主要由「制動器」和「主繼電器」控制,當時客量、「制動器」和「主繼電器」的損耗程度、以至天氣(如溫度、濕度),均會影響平層精準度,甚至有數厘米的距離。

有些升降機因而設置自動或手動的修正系統(再平層系統)。

調壓調速(ACVV)

80年代中開始,部份交流電升降機在供電予電動機的電路,利用電路板和變壓器等原件,使升降機的加減速變得平順,而且制動器只在升降機停定後才放下(就如直流控制般),故已經不再是平層系統一部份。

與後期的調壓調頻調速(VVVF)最大分別,是調壓調速只能做到按預設的加減速率調速,平層精準度仍要靠選層器控制何時開始減速。故不少調壓調速控制的升降機速度和加減速度,有短行程(一層)和長行程(兩層或以上)的分別。

比直流電動機優點:

無需經過電流轉換過程,減少能量散失
部件減少、沒有碳刷,壞機頻率和保養複雜程度低
寧靜

 

現時情況

本港的單速機(AC/1)數目極少,只於五六十年代住宅設置。這些升降機不少比油壓升降機更慢。

而雙速機(AC/2)則普遍地應用於60至80年代的住宅、工廠。

因調壓調速(ACVV)為過渡期產品,一般見於90年代商場和政府大樓等公共地方。